來源:曲靖日報-曲靖新聞網
中秋節是怎麽來的?有什麽習俗?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?哪一句最令您動容?中秋將至,除了吃美味的月餅外,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曆和習俗,就著月餅、螃蟹、桂花釀,感受古人有關中秋的妙詞佳句。
中秋節來曆
中秋節來曆一: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。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,分別是孟月、仲月、季月。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,所以被稱為“仲秋”,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,所以被稱為“中秋”。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,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。
中秋節來曆二: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。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,後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,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藥,他舍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,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。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,然後奔月亮去了。後羿思念嫦娥,所以每年這一天,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,盼望她能回來團圓。之後,年年如此,代代相傳,就演變成了節日,由於這天時值中秋,所以稱為中秋節。
中秋節來曆三:中秋節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。在農耕社會,農作物對於農民至關重要,所以人們經常祭祀土地。在秋季收獲時,農民會祭祀土地神,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獲的時節,因此逐漸演變成中秋節。
中秋節習俗
中秋佳節,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。
賞月。在中秋節,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,《禮記》中記載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。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李子、葡萄等時令水果,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。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。在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。在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:“中秋夜,貴家結飾台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月”。每逢這一日,茶樓酒肆都要重新裝飾門麵,牌樓上紮綢掛彩,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,夜市熱鬧非凡,百姓們多登上樓台,明清以後,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,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、樹中秋、點塔燈、放天燈、走月亮、舞火龍等特殊風俗。
吃月餅。過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,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,“月餅”一詞,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《夢粱錄》中,那時,它也隻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。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團圓。
中秋節詩詞
說到有關中秋佳節的詩詞,您想到哪些呢?最讓您難忘的哪幾首呢?
1.《水調歌頭》宋ⷨ軾
(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。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)
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
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
高處不勝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
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
此事古難全。
但願人長久,千裏共嬋娟。
2.《望月懷遠》唐ⷥ𝡀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3.《木蘭花慢》宋ⷨㄧ𞀀
可憐今夕月,向何處,去悠悠?
是別有人間,那邊才見,
光影東頭?
是天外,空汗漫,
但長風浩浩送中秋?
飛鏡無根誰係?姮娥不嫁誰留?
謂經海底問無由,恍惚使人愁。
怕萬裏長鯨,縱橫觸破,
玉殿瓊樓。
蝦蟆故堪浴水,
問雲何玉兔解沉浮?
若道都齊無恙,雲何漸漸如鉤?
4.《月夜》唐ⷦ甫
今夜鄜州月,閨中隻獨看。
遙憐小兒女,未解憶長安。
香霧雲鬟濕,清輝玉臂寒。
何時倚虛幌,雙照淚痕幹。
5.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唐ⷧ𝥱 易
昔年八月十五夜,
曲江池畔杏園邊。
今年八月十五夜,
湓浦沙頭水館前。
西北望鄉何處是,
東南見月幾回圓。
昨風一吹無人會,
今夜清光似往年。
本報綜合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